山东2023年将推动百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实施
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从“嫦娥”揽月到“墨子”升空,从“天问”到“奋斗者号”,多项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早在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在实施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油气开发、核电、水污染治理、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已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上,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力争有所突破。 如今,已迈进“十四五”规划之年,尤其在2020年重大专项结束后,16个重大专项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和太空开发等领域仍旧延续,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在内的15个科技创新有了重大升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2023年山东省将聚焦技术难题,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确保创新链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山东省科技厅明确,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企业牵头的项目占70%以上,积极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2023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将突破3万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4万家,科技领军企业200家,打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源。同时,山东将组织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壮大科技型企业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研究成为关注重点。目前,2023年,山东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9%。山东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制定省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统筹部署需求导向和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合成、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布局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另外,山东将农业科技放在发展关键位置。山东将加强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年内培育3—5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新模式,推动盐碱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山东还将加快推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在空天信息、高端体育装备等领域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