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大自然的温湿度计
雪,对于北方的小伙伴来说,或许是每年冬天习以为常的天气,对于南方的小伙伴来说,却又是难得一见的美丽“风景”,但无论你身在何处,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在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心中或许总会有那一幅天地一色、白雪皑皑的美丽景色。
如今,冬季到来,伴随着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多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雪,不少网友更是晒出了各自生活城市的美丽雪景。而提到雪就很难不提雪花。相信在大多数人心中,如果说雪是白茫茫的一整片,那么雪花就是小巧精致却复杂美丽的一小片。
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雪花以放大后的影像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通过这些图像,感受到了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几何对称之美。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这些雪花的状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时的温度以及湿度。
一般来说,雪花的形状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划分,一个是形状的基本特征,例如柱状、针状、片状,另一个是形状的几何复杂度,例如六边形、星形。而这些其实就是由温度和湿度决定的。温度决定了形状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结晶温度在-5℃到-10℃之间时,雪花不容易形成片状,而会凝结成柱状或是针状的结构,而当温度在-15℃左右时,雪花可以呈现出片状结构。湿度则决定了雪花的几何复杂度,一般来说湿度越高,雪花的细节越丰富,几何形状也就越复杂。
由于形状结构上的差异,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形成的雪花在触碰的瞬间产生的变化也不同,例如,低温低湿度的雪花更易产生积雪。换言之,雪花就像是大自然的温湿度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雪花能够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给自然带去影响。
但是有时候,这种对大自然状况的信息反馈,同样会警醒我们保护环境。
因为形成与积累受到了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而温湿度又是受到气候影响的,所以积雪许多时候能够反应一个地区长期的温度变化。《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积雪颗粒变大可能也是导致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的原因之一。而在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讨论中,针对积雪颗粒变大的原因,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观点。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点便是,积雪颗粒变大,原因和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变多,整体低温环境的温度上升有关。而这两点都引申到了另一个问题——全球变暖。
尽管,积雪颗粒变大导致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原本的观点是积雪反射能力的改变,但是却同样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球变暖。
如今,我们依旧能看到雪花,但是姗姗来迟的降温却让我们担心未来还能不能感受到四季变化的奇妙,南方还有没有机会见到那纷纷飘落的雪花。或许美丽的雪花在向我们传达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在环保以及低碳这条路上加速,为不被破坏的美好自然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