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茂工控网
首页 > 资讯 > 送云计算上天 让极端天气观测逐渐转化为预测

送云计算上天 让极端天气观测逐渐转化为预测

截至今年7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7颗在轨运行。“风云家族”盘踞于天际,宛若天眼检测这地球上的风云变化,收集全球气候、气象信息的同时,也解决了原本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晨昏时段的卫星观测资料存在空白的问题。 那么在浩瀚宇宙中忙碌的风云气象卫星究竟有多强大呢?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的“风云”观测网每5分钟便可以生成一张中国及周边区域云图,每1分钟就可以生成一张指定区域云图,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了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可以做到提前40分钟,甚至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台风的预报。而且也侧面反应了我国卫星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极端天气的发生依据为世界各国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威胁。这也让不少人开始疑惑,在卫星遥感如此成熟的今天,为什么应对极端天气的预警,依旧无法做到准确监测呢?事实上这和技术本身有关。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人类不断地将观测卫星送上宇宙,其中自然也不乏具备精确监测能力的卫星。像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星风云四号B就具备分钟级250米分辨率区域成像能力。 而在环境监测中,经常会使用多光谱遥感卫星。这种卫星是重要的观测卫星,它可以通过地面不同反射光波段识别地面、山体、湖泊等,进而可以检测湖泊面积变化,以及利用云层密度信息可以判断降水量情况等。但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这种监测技术所适用的范围局限于灾害发生后的感知阶段,简单地说只能做到早发现,但还做不到早预警的情况。 事实上,大部分极端灾害都存在突发性,而且和多光谱遥感卫星一样,现阶段的卫星检测只能做到气象观测、数据收集、数据加工以及分析整合,并不能从中提前推算出灾害的发生,因此也无法实现极端天气的预警。 那么有没有办法从卫星观测转化为卫星预测呢?其实是有可能的。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中频繁的出现一个词——算法。而算法其实就是实现极端天气预测的关键。灾害天气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其中也包括了发生前的宏观气候变化,而目前收集这些信息并非难事,难点在于整合和快速做出计算。而如果我们能够将云计算技术融合到卫星观测中,让卫星在获得数据计算数据的同时,能够准确地将计算结果分析出来,就有可能实现对极端天气的预测。 不过,想要对海量遥感影像实现在轨处理,其中涉及到的难点其实非常多。例如如果准确地筛查数据,提前过滤掉无用的影像数据。但我国已经在尝试这一方向了。 而送云计算上天,除了对于极端天气预测有帮助外,更重要的是为太空科研的推进提供了技术积累。太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扩展领域,因此这项技术的发展值得大家期待。

标签:

猜你喜欢

工控资讯 如何在学术研究...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汽车电子,从医疗设备到工业控制器,无处不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方向也变...
工控资讯 娱乐圈背后的诱...
名利双收的代价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明星们往往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个人成本。他们需要不断地保持着完美的形象,不仅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还要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出...
工控资讯 大专嵌入式系统...
大专嵌入式系统毕业生就业前景与职业路径探索 硬件工程师 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中,硬件工程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嵌入式设备的硬件部分,如微...
工控资讯 嵌入式智慧铸辉...
访魏德米勒中国电子产品事业部总监Lars Kosubek,自2007年以来,他致力于将德国制造与国际品质融入中国本土化的产品设计与研发中。他以严谨务实、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