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种黑科技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成功
为了应对珠峰多风、极端低温天气,珠峰科考应用了许多高新科技。科考队员在8830米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建成梯度联网的巅峰站,随后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成为地球之巅的“科学灯塔”。5月23日上午11时54分,世界海拔最高的珠峰海拔8830米自动气象站完成技术升级。 为了解决极端环境下仪器设备的供电问题,月球探测工程“梦想连接”的研究小组和负责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将月球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地应用于青藏高原极高海拔地区。解决了极高海拔地区仪器供电面临的极低温、极低压、电源保护等难题,实现了青藏高原科考持续稳定供电。 本次科考队伍由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组织,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亚洲水塔”的变化、生态系统与碳循环、人类活动变化、稀有金属资源等方向。对珠峰7790米、8300米等处的自动根据气象站均完成信息技术进行升级。 据悉,2022年,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5200米至8830米之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与青藏高原登山队共同建造了8个自动气象站。通过分别在海拔5200米、5400米、5800米、6350米、7028米、7790米、8300米和8830米的位置设立气象观测站,初步建成了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维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持气候稳定,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份,《青藏高原生态保》发布,对青藏的科学考查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提出,要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防控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动气象站通常由由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合供电,正常情况下可持续使用多年。但于由于珠峰的极端恶劣天气,极高海拔的几个基本气象站数据均出现了固定绳断裂、电源进行电量耗光等情况,给珠峰的气象观测的持续监测带来了困难。 今年5月以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赵华标和团队成员多次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到海拔6350米区域之间往返,查看2022年架设的自动气象站。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的环境,在珠峰大本营帐篷里连续工作多日,研究如何对自动气象站进行维护和技术升级。 经过调研,科考队员采用了电力驱动采集雪冰样品设备、无人机收集大气样本、5G遥控“科考机器人”、探月工程中供电系统技术等高新科技。其中,科考机器人更是能够驻守在珠峰大本营的最高点,利用快速移动和超高清视频监控能力,实时关注位于海拔8000米以上的科考队员动向。成功完成超高海拔气象站维护和技术升级、冰雪样本采集、冰芯钻探等十多项既定科研任务。 通过“高科技”对珠峰几个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的维护,我国科研机构将获取更长时间的气象观测数据,同时增补6500米以下自动气象站的降水量观测,这对研究珠峰地区乃至青藏高原的气象和气候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