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法国家药品标准草案公示进一步规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法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常见的测定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气相色谱法(GC)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QuEChERS净化技术结合液相色谱或质谱检测等。 7月26日,国家药典委(首次发布)公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法国家药品标准草案。在中药材种植等过程中,农户为了快速提高产量,忽视了对质量的控制,导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被过度使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会导致中药材等农产品的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还会使药材的指标成分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品质和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含量低,且检测成本高,导致监管相对较难,一些不良生产厂家甚至故意逃避监管,在产品中非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之前尚未发布过相关国家药品标准与检测方法,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控制。 本次草案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或制剂中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主要涉及5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9种水溶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乙烯利共6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 由于该测定法是官方首次发布,预计该草案将纳入2025版中国药典,在此提醒中药材种植企业、农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及早做好观念上的转变,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制定有效措施,以免药材产新被检出不符合要求,造成种植户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GAP创建单位,应尽早传达落实,学习宣贯,及早修订SOP,科学种植、合理施用生长调节剂,确保药材品质。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法国家药品标准草案: 1、植调剂品种的选择。将通过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数据挖掘,选择我国食品、中药种植中使用较多和检出率较高的植调剂品种。同时,参考国内外的食品标准法 规,选择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际食品法典中规定的有最大残留限量的品种,以及登记的植调剂品种。共完成69种植调剂品种的测定方法研究。 2、代表性样品的选择及收集。根据我国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植调剂的使用情况,选择了使用量较大、用药时间较长的大宗药材;基地调研使用植调剂较为严重的药材品种;文献报道中植调剂滥用情况较为严重的药材品种;药食两用、服用时间较长的药材品种;以及种植 过程较长,容易造成植调剂蓄积的药材品种。在代表性样品的选择上,兼顾不同药用部位 及干扰成分,以提高方法的通用性。 3、植调剂高通量筛查技术的研究。基于国内外仪器检测技术,选用LC-MSMS检测技术对 选定的植调剂及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技术开发和系统性研究。 4、水溶性植调剂检测技术的研究。针对无法采用QuEChERS技术的水溶性植调剂进行考察分析,在提取、净化、检测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建立相关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