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噱头以工业化思维提升品质方为耗牛乳产业扩增正道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营养的重视度提升,乳制品的消费者黏性在增强,小众奶也乘着东风打入消费市场,牦牛乳就此展露锋芒,进入消费者视野中。当下,我国牦牛乳产业规模虽然没有很大,但逐渐壮大的总体思路是不变的,小众奶要“出圈”除了做好消费者普及之外,推动牦牛乳及其制品加工规范化、标准化,是拉动产业数量、质量扩增的一大命脉所在。 正所谓好牛有好奶,牦牛多分布在我国、四川、青海一带高海拔地区,耐寒、耐低温、耐缺氧等特质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优势,使其产出的乳品有着“天然浓缩奶”之称。据悉,牦牛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A2蛋白、共轭亚油酸,脂肪、乳糖、微量元素和所需的氨基酸等含量较之其他的牛乳也会更高。坊间有一种说法是“喝一杯牦牛乳能抵上多杯普通牛奶”,虽然这样的说法很难明确论证是否准确,但随着人们对营养产品的需求增长,多样化的乳品总归将利好于行业与市场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牦牛资源本身就不多,牦牛乳在某种意义上更是能算得上一种稀缺营养物品,在拓展这一小众市场时要始终坚持把握方向上的正确性。笔者注意到,近期有调查称,当下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主要牦牛乳产品的牦牛乳含量多有差异,甚至一些产品上并未明确标注牦牛乳的添加量,这意味着一些牦牛乳液态奶或许仅仅是有添加相应成分进行配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牦牛乳。专业人士表示,一些商家在商品标签方面的“糊弄”行为,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误导性,有虚假宣传嫌疑。 诚然,在食品消费趋向健康化、营养化的整体背景下,牦牛乳、水牛奶、骆驼奶等小众奶品亮出了和常见普通牛奶的差异化优势,开启了从原产地自销为主走向大市场的脚步,但乳制品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重要产业,质量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在牦牛乳等小众乳品规模扩张中,以工业化、标准化思维带动产业夯实发展根基,加快完善集源头牧场、鲜奶采集、生产加工、全程溯源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是绕不开的话题。 正因为乳品加工中原料的采集、储运,中游的检验、均质、杀菌、灌装等加工环节,都会对品质产生很大影响,从原奶采集、运输到送往加工车间就借助管道、储奶罐等形成无缝衔接,是确保质量安全的第一步。而后,随着乳制品产业加快数字化升级步伐,现在一些乳制品大厂的生产车间已经完成了迭代,自动化控制系统协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巴氏杀菌设备、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浓缩设备、干燥设备等,可以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把控,这对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牦牛乳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来看,其实像是以华羚乳品为代表的牦牛乳生产企业早已开启了现代化发展征程,科技感十足的牦牛奶加工线已经投入运转。只是放眼整个产业来说,这样的改变还需要更多生产主体参与进来,我们期待也希望看到未来牦牛乳产业不仅仅是以噱头吸引消费者,而是以含金量满满的优质产品叩开消费者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