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与系统的2022在就业市场上空飞翔在应用场景中融资在技能需求中寻求突破 智潮
文 | 老鱼儿
编辑 | 王方玉
智能装备与系统近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很多产品不同的是,并非是因为什么新款发布或者配置升级,而是因为在就业市场上空成批飞翔,用作监控和拍摄使用,成了正经上了战场的“军工产品”。
但在更多地方,无人机作为一个通用工具,仍在不断探索使用场景,以及探索安全规范化使用的过程中。
2021年,是无人机与资本市场密切接触的一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是其应用变得更加广泛的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融资千万元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家,其中,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
IPO方面,2021年11月22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科创板IPO获得受理;2021年9月23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航无人机的科创板上市申请。
智能装备与系统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配合与支持。2016年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到: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会。
2021年7月18日,国家民航局发布消息,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智能装备与系统市场由此突飞猛进。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2021年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会约83万架,比去年的70万增加了13%,总共完成3.4亿小时有效飛行时间,比去年的3.0亿增加了40%;其中农林植保约318亿元,大幅增长至前值之三倍;警用安防、电力巡检及快递物流等领域也出现显著增长,但地理测绘则较为平稳。
被各方期待的大型商业运输自动驾驶车辆处于爆发前夜。
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我国工业级自动驾驶车辆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51.79 亿元增至 1500 亿元左右,其中包括农林植保约318亿元,大幅增长至前值之三倍;警用安防、大型货运物流等领域也出现显著增长,但地理测绘则较为平稳。
一片蜂拥之下,无需再担心起不了步?
01
应用场景仍需培育
政策限制下,不同于消费级自动驾驶车可以轻松上手,大型商业运输自动驾驶车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这部分人才目前较为稀缺,从而限制了行业发展潜力。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跨越式发展,对专业人才特别是高技能操作员(如司機)以及软件工程师(如算法師)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能熟练操纵自动驾驶汽车或编写高效率算法的人才并未呈现出同步增加。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关键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满足未来标准要求,如自主决策能力提升、对环境感知能力提高以及数据处理速度加快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持续研发来解决这些挑战。而且,由于涉及公共安全,因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02
扎堆起飞,小心折翼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推动智慧交通项目,并且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测试,但是实际投入还是比较有限,而且由于成本高昂,加速普及起来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队伍支撑,更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发展。此外,还有关于隐私保护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得到公众充分信任,那么即使技术非常先进也很难让人们接受长距离乘坐这样的汽车。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即如何让这种技术既能够实现效率提升,又不会牺牲用户体验和社会公众对其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何种条件下,无需急功近利,而应坚持科学研究,不断创新,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又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点,就像一只小鸟刚学会翅膀,却想要冲天而立一样,只能留在地面上摇摆,不敢向蓝天挺身而出。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安全性,因为这是一项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型设备,一旦出了差池后果将不可逆转,所以只有当所有这些条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时,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努力付诸实践,有望取得成功。但愿我们能够早日看到这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