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
自古以来,渔业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渔业正逐渐迎来转型升级的浪潮。6月15日,我国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在中国农业大学正式发布,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我国渔业正式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新时代。 “范蠡大模型1.0”是由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团队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以及全国主要水产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研发。该模型以27种鱼虾蟹贝主养品种水产文本语料为主,辅以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形成大规模渔业专业知识语料库。通过深度学习架构和一系列先进技术,该模型能够实现渔业多模态数据的采集、清洗、萃取和整合,为渔业养殖工人、管理经营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全面、精准的智能化支持。 “范蠡大模型1.0”的发布,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5812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1/3优质动物蛋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同时劳动力老龄化、新一代劳动力缺乏养殖经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急需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范蠡大模型1.0”的推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和预测水质、饵料、疾病等因素对养殖效果的影响,还能够优化养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该模型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能够帮助养殖工人和管理经营者更好地掌握养殖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 此外,“范蠡大模型1.0”还具备多种应用场景。该模型分为“请问我”、“请听我”、“请看我”、“请决策”四个模块,分别代表文本、语音、视频、物联网决策四大场景。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模块查询渔业的不同应用,获取丰富的渔业养殖知识和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评估鱼类的健康状况和体重异常,“范蠡大模型1.0”还集成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鱼类体重估计模型。该模型能够实时捕捉水下鱼类图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自动完成鱼类目标的检测和定位,并通过提取形状、颜色、纹理等度特征实现对鱼类体重的实时、准确估算。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升测量效率,并减少对鱼类的干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模型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加入到渔业智能化、数字化的研发和应用中来,共同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