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方案密集出台我国向新污染物宣战
最近,新污染物又“火”了起来。广西、四川、黑龙江、云南、天津、海南、新疆、江苏、河北等省(市、区)陆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工作,相关通知密集出台,2022年11月以来就有多则: 14日,《河北省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11日,距公开征求意见过去仅不到三个月时间,《广西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全文发布;8日,《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7日,《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6日,《黑龙江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在5月份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之后,各地跟进出台新污染治理相关文件的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部8月例会上,相关发言人明确,“我国在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监测分析、风险评估、排放源溯源、污染物有效去除技术研发与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科技支撑的基础还是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强化。 新污染物,通常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物质,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几大类。尽管总量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较低,但影响却更为深远。据科研人员考察发现,被称为地球上“最干净”地方的南极洲,也有微塑料的痕迹。 继2014年向“雾霾”宣战之后,新污染物正在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全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频频被提及。但到落实层面,由于新污染的治理涵盖一般工业化学品、药品、农药等多个类别,需要相关部门之间协同作战,进行综合施策。 专家认为,我国作为世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在化学品管理上面临着更复杂的经济、技术和管理问题,当然新污染物治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台《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正体现了我国化学品管理方式正积极由生产安全向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转变。 具体到新污染治理措施上,上述行动方案均将重点放在了三个环节上,即严格源头管控、强化过程控制与深化末端治理。 严格源头管控方面,主要包括加强化学物质登记管理、严格落实淘汰或限用要求以及控制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含量。据悉,有关部门正研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如相关企业为按期整改,将被停止产品登记,甚至停止生产许可证核发。 强化工程控制方面,覆盖工业、药品及农药三个主要场景,将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同时在农药使用上,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深化末端治理方面,拟加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治理,制定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并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未来,还将在重点区域开展新污染治理试点工程,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术。 总而言之,我国已正式向新污染物“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