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
非化石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类型外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新能源。2022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煤电在发电装机总量中的比重下降至50%以下。 2023年12月28日,《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版)》正式发布,其中称,非化石能源正在成为能源系统增量主体,远期将成为主导能源。分阶段看,在2020-2030年初期扩张阶段,非化石能源是电力系统的增量主体,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26%,装机占比超过60%,发电量占比仍低于50%。 其中,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达到3820亿立方米;预计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为6100亿立方米;到2060年降至4000亿立方米。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共同驱动下刚性增长,预计2030-2035年间达峰,峰值在62亿吨标煤以上,能源消费强度将大幅下降。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也明确,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 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 《通知》提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拓展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应用场景,深入推进能源消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也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绿证制度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有力推动了绿证核发、交易全覆盖,为进一步扩大绿电供给、提升绿电消费奠定基础。 2023年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据了解,国家能源局首批核发绿证约1191万个,涉及项目1168个、发电企业755家。绿证全覆盖核发,有利于绿证绿电交易市场完善、拓展绿证应用领域和扩大国际绿证互认范围。 《通知》强调,推动绿证交易电量纳入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持续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切实加强节能日常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在扩大绿证交易范围方面,三部门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 在规范绿证交易制度方面,《通知》提到,建立跨省区绿证交易协调机制和交易市场。支持绿证供需省份之间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府间协议锁定跨省绿证交易规模,协助经营主体开展绿证供需对接、集中交易、技术服务、纠纷解决。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抵消。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通知》是加强绿证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有效拓展绿证应用场景的重要文件。三部门还表示,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到2024年6月底,全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进一步提升。下一步,通过各地区、各有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将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资料下载: 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