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紫砂壶内幕化工原料调紫砂色
曾经报道过百元以下紫砂壶紫砂含量很少,昨日(5月3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继续曝光“紫砂”指出,市面上充斥着用化工原料调色的“化工壶”,还有人利用职称弄虚作假,制作“代工壶”。昨日(5月30日)记者走访本地商家发现,一些标称“名家作品”的紫砂壶,都配有一张收藏证书,但据了解,这些证书都是工艺师自己印的。 调查:13个紫砂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异常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由于政府实施了“禁矿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炼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宜兴一家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承认,黄龙山的矿早已封掉,他们用的泥巴有的来自浙江有的是来自安徽。 央视记者随机购买了15件紫砂壶和紫砂杯送到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记者调查时发现人为添加的钡、锰、钴、铬等几种重金属元素。经过检测,15件紫砂茶具,除了两件原矿紫砂茶具之外,其余13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都出现了异常。专家表示,在一些未遭受污染的天然泥料中,钡、锰、钴、铬等一些重金属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几乎很难检出。这些重金属熔点较高,在紫砂陶器的煅烧过程中很难挥发,最终还是会残留在烧制好的茶具里面,在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溶出量。保健专家指出,长期摄入钡、锰、钴、铬等金属离子,就会危及健康。 央视记者接着揭露,在紫砂壶销售上,还存在利用职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没有职称的人自封“助理工艺美术师”;是“工艺美术员”的夸大两级,宣称是“工艺美术师”;就算是“工艺美术师”,有的也会夸大一级,自称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等。有的人甚至刻多套印章,找人“代工”制作紫砂壶,然后刻上自己的印章赚取差价。 记者走访一些茶业店也发现,标称“正宗”的紫砂壶售价相差甚远,有的几百元,有的要上千甚至上万元。这些紫砂壶往往配有一张“收藏证书”,证书还配有该作品制作人的相片及简介,说明书上标示有使用泥料,但没有标明紫砂含量。这些证书上有的写着助理工艺美术师,有的写着工艺美术师等等。 职称级别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紫砂壶的市场价格,一般级别越高壶的价格也越高。 “职称以前政府评过,后来停了十几年,最近三五年才又恢复,所以可能比较混乱”,对于央视报道的虚报职称的问题,昨日周小平不愿评论过多,只是指出,带有各种职称的收藏证书是工艺师自己印上去的,“但一般不敢乱写的”。 他指出,消费者购买紫砂壶时不必过于讲究到底是哪个级别的职称的作品。 “关键还是得看壶看泥”,周小平表示,通过泥料、工艺、创作水平和产量四个方面,基本可以衡量紫砂壶的价值,“消费者可以到商家那里观察一下,如果哪个工艺师的紫砂壶,卖完又马上有,就证明产量多,产量大,升值空间就小。” 如何辨别:好紫砂壶越用越润泽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小平曾透露,很多打着“紫砂”名义的产品,都是用普通的陶土加一些瓷,再在表面喷上一点紫砂浆粉饰,一些不良商家甚至为了达到类似紫砂的颜色,在产品中添加化工原料。 “太低价格的紫砂含量很少,为了达到紫砂的效果,就会添加着色剂,行内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大多数普通市民却不知道这回事”,昨日周小平补充道。不过他认为,对于添加着色剂的壶不必过于恐慌,“这些也是陶瓷,个人认为不会带来太大的健康危害。”“真正的紫砂壶用一两个月,就会变得润泽”,周小平说,很多人都问如何辨别紫砂壶好坏,但其实是要“靠感悟”的,“主要是看造料纯不纯正,做工是否精良。” 在芳村茶叶城,专门做陶瓷茶壶的商家丘小姐就对记者表示,好紫砂肉眼看上去比较润,沙粒饱满,虽然摸上去没有沙粒的感觉,但可以看得到有一粒一粒的砂。旋转壶盖,声音听起来“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