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天眼做一套眼保健操
2020年1月11日,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提出构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正式投入运行,而它也被我们亲切的称呼为“中国天眼”。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中国天眼”协助我们完成了众多的观察已经天文研究工作,而就在这周四,也就是4月1日,“中国天眼”也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中国天眼”的“眼保健操”。精密仪器设备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维护和保养,而就在昨天,也就是3月28日,“中国天眼”刚刚进行过全面的“体检”,确保其运行安全。 编辑点评:“中国天眼”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其背后的成果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作为我国拥有的一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性能上,他超越了许多国际上著名的射电望远镜,技术上更证明了国家的强大以及我们对于宇宙的那份执着与向往。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更证明了我们对于成果的重视以及对于天文研究的态度。如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展示的更是大国胸怀以及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