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水地层做CT 我国自研海洋地震勘探装备首次实现超深水作业
目前,海洋地震勘探已成为海洋地质与油气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从上世纪60年始的海洋地震采集技术方法,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各种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目标的日趋复杂,海洋油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地震勘探装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勘探资料。 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技术研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行业门槛高,开发难度大。然而,在我国还不具备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技术时,周边国家借助发达国家的技术从南沙海域盗采石油的年产量,相当于我国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并且还在加快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加速向深层深水区推进,自主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体系化建设成为迫切需求。但由于起步晚,我国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多项技术参数和性能受限,制约着我国勘探技术的发展。 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通过物探船搭载的成套拖缆装备“犁”过海面,以地震波信号实现对海底地层的“CT”扫描,从而看清海底的油气储层。 日前,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 “海经”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等多种装备系统组成。与进口装备相比,“海经”采集到的地震资料识别度更高,可透过3000米水深,精细刻画万米地层的复杂地质结构,装备整体性能满足了当前海洋石油勘探要求。 自2022年9月投产以来,“海经”经历了从常规地震采集到高密度连续采集再到高覆盖滚动采集等多种作业方式,顺利完成了4个工区总计3935平方千米海域的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实现产品定型及产业化生产,具备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建立了完整的产业化制造体系。 此次作业,“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千米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2500平方公里的海面拖缆采集作业,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的地震数据采集,在广袤的海面上如同“经纬线”一样准确划分出油气藏位置,实现深海油气资源的高质量勘探开发。 据介绍,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40%左右的海洋油气资源蕴藏在深水区域。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是我国首次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超深水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海经”系统突破了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实现了从小道距到常规道距全系列覆盖,具备2赫兹超低频频率信号采集能力,大幅提高海洋地震勘探精度和资料品质。 “海经”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在海洋拖缆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全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采集装备的国家。同时,还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键核心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