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服务支持系统 为冬奥会撑起一张网
我们都知道天气对体育赛事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户外比赛,恶劣的天气情况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对比赛项目造成影响,甚至会直接阻止比赛进行。继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又将承办2022年冬奥会,这为我国的气象检测与预报能力带来更大的挑战。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赛事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室外的雪上运动项目。以滑雪为例,滑雪赛事举办的前提就是赛场有足够的雪量,其次是能见度满足要求,不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的实现。除此之外,不同的滑雪赛事对风速、气温、能见度等气象因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平昌冬奥会期间,女子单板滑雪资格赛就因为天气原因取消,高山滑雪男子速降赛也因此改期。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做好赛场所在地小尺度气象条件的监测预报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次北京冬奥会共有109个小项目,其中雪上项目约占70%。雪上项目主要在山区进行,地形复杂,对局部天气的影响很大,细微的地形变化都可能导致风速、温度、能见度等气象条件出现较大的差异。而冬奥会的气象预报不仅要保证赛事正常进行,还要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气象数据,为运动员制定战术取得更好成绩提供参考依据。我国在冬奥会的气象服务方面缺少经验,而且很多新建的赛场都缺少气象观测资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 前几天,中国气象局举办了新闻发布会,称我国已经为冬奥会建立了较完备的立体气象观测网,在延庆赛区、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建立42个赛道气象站,对赛场进行观测,收集气象数据。赛道气象站主要利用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自动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可以检测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 另外,为实现精细化气象服务,我国气象部门还专门开发了冬奥气象预报服务支持系统,通过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雷达、风云气象卫星还有观测风的激光雷达,以及对雪面温度监测的仪器提供的气象数据,为组委会提供分钟级的赛道定点天气预报。测试赛后,这一系统将继续进行优化完善。 借助本次冬奥会的气候服务,我国的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可以为运动员在赛事上提供更好的气象条件支持,通过气象服务提高冰雪运动水平,更重要的是弥补了我国在山区局部气象预报能力的不足。这对于研究山区气候、提高山区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冬奥会的“北京周期”已经过去一半,除了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建设赛场的“铺冰造雪”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举办冬奥会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考验,也是我国技术发展的机遇。在运动员们努力为夺冠而训练的时候,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也同样在为隐形赛场上的“”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点评:天气预报是社会服务的关键,主要是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而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各类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相信气象预报能凭借着准确的数据,为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