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牛郎与织女 藏在天文学中的浪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天或许是一年之中,最适合用来传递浪漫的日子之一。当然,传递浪漫的方式有许多,可以是河边夫妻之间的牵手散步,也可以烛光下情侣之间的共进晚餐,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七夕节属于他们的浪漫是仰望星光点点的夜空。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相传这一天夜晚,天上的织女和牛郎会在鹊桥相会。而“牛郎织女”故事的诞生,与牵牛星、织女星、银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及文献记载中得到答案。
牵牛星与织女星的称呼,在《诗经·小雅·大东》就已经出现,而那时候两者并没有被赋予人格化描述,更像是记录一种自然天相。在《大戴礼记·夏小正》则出现了对织女星运动轨迹的描述“是月织女东向”,这也是古人开始将织女星想象成渡河会牛郎的一个重要契机。而纵观目前可以收集到的“牛郎织女”故事,尽管故事的大体走向接近,但是在细节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也证明了“牛郎织女”是随着古人通过对星空认识的不断加深,逐渐修改完善而成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本身也可以算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背景下的一种知识结晶。而事实上,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研究进度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牵牛星、织女星、银河的认识,与神话故事仍旧有着一定的联系。
大家都清楚,牛郎织女虽然能够鹊桥相会,但是故事的结局其实依旧存在着遗憾,而在天文学里,牵牛星与织女星其实也是一段“遗憾的爱情”。
当我们用肉眼观测天空的时候,对于星星的认知其实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宇宙本身则是立体的,如果以一种非常理性的视角来看牵牛星与织女星的话,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长达16.4光年,而银河的实际尺寸甚至还远大于这个距离。换言之,即便牛郎和织女真的存在,即便他们同时乘坐火箭,他们也要至少8年才能相遇一次。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说:“我们都知道‘牛郎织女’只是个传说,现实不可能存在,这个假设有意义吗?”
在我看来,是有的。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两颗遥相辉映的星星,在心中埋下了美丽且美好的种子,即便我们成长了,这份幻想依旧在我们心中长存。如今,我们用仪器追寻真理,用事实推翻虚构,但是,我们却未曾放下神话故事留给我们的浪漫。就好像我们知道没有嫦娥,知道月球上没有玉兔,但是我们在历史上却创造了“嫦娥(号)奔月”“玉兔(号)探月”的佳话,我们了解火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也拥有探索火星的“祝融”。
许多时候,神话给我们带来的,是促进我们的成长的那份宝贵的小小初心,正因为我们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所以我们才更愿意在科研的道路上,用美好的传说,来记录那一段段里程碑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