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性硼硅玻璃升级换代潜在空间巨大但还有几大难题待解决
包装在药品的生产、贮藏、运输、流通、使用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监管趋严,药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疫情之下,作为疫苗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玻璃也成为了一大热点话题。 在医药领域,使用的玻璃瓶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和中性硼硅玻璃。其中,中性硼硅玻璃比前两种玻璃更具有化学稳定性,安全性更高,不容易与药液发生化学污染,是国际 公 认的安全药包材和国际上通用的疫苗包装材料。但与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相比,中性硼硅玻璃的技术门槛也更高,在生产工艺上,需要面对熔化过程气泡不易排出、易产生节瘤、成型时间短、尺寸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题。 过去,我国药用玻璃主要以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为主,中性硼硅玻璃则主要依赖于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NEG等进口厂家,存在受限于人的窘境。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以及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制度的推进,中国药用包装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加之我国玻璃药瓶的执行规范将与国际接轨,加快向中性硼硅玻璃升级,未来国内药厂对于中性硼硅玻璃的需求将持续扩张。肖特玻管曾在接受制药网采访时预计,未来的5~10年,中国30万吨的药用玻璃将会有30%-40%由低硼硅玻璃升级为中性硼硅玻璃。 面对可观的升级换代潜在空间,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中性硼硅玻璃行业,整个医药包装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国内企业逐渐在中性硼硅玻璃管生产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比如沧州四星、山东药玻、正川股份、山东华鹏、力诺特玻等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中性硼硅玻璃的生产,助力高端医药玻璃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供应,破解长期以来的垄断“卡脖子”难题,更有国产中性硼硅玻璃走向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中性硼硅玻璃行业的发展还面临几大难题,包括市场推广、创新、成本等方面的挑战。 其一,市场推广方面,由于国内中性硼硅玻璃起步晚,市场上主要还是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中性硼硅玻璃走向市场被用户接受与认可还需要一段过程。同时,现阶段国内多家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瓶生产企业均在与药厂进行关联审评审批工作,而相关的药品一致性评价和关联审评审批等流程普遍较长,周期需要半年以上。 其二,创新方面,医药包装与药品质量相关,未来还面临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业内预计,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产品和技术将是未来包装行业的创新方向。 其三,成本方面,近年来医药包装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上核心设备受限于人,生产企业的成本普遍比较高。同时,集采常态化带来的降价趋势,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压力。 对此,有行业人士建议,医保包装行业需要持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不断降低能耗和成本,并提高产量。同时,也要突破我国在关键原料和核心设备上存在的短板,“只有实现自主可控,将能保障医药产业链持续稳定供应。”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