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考前软考网课特别优惠开课! 讲师解析知识点,赠送往期论文!
下面,西赛小编为软件考试程序员整理了一份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概述,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具体内容如下: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称EOS)是指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系统软件,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分配所有的软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任务调度、并发活动的控制和协调。 它必须体现其所在系统的特点,能够通过加载和卸载某些模块来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 目前嵌入式领域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嵌入式Linux、Windows Embedded、VxWorks等,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使用的Android、iOS等。
其实嵌入式的概念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在通信方面,嵌入式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被用来控制机电电话交换机,当时被称为“存储程序控制系统”。
嵌入式计算机的真正发展是在微处理器出现之后。 1971年11月,Intel成功地将算术运算器和控制器电路集成在一起,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随后,各厂家陆续推出了许多8位和16位微处理器。 包括Intel的8080/8085、8086,Motorola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以这些微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系统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设备、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 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广阔的嵌入式应用市场。 计算机制造商已经开始以插件的形式向用户大批量提供OEM产品。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套合适的CPU板、内存板以及各类产品。 I/O插件板组成专用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嵌入到自己的系统设备中。
为了灵活性和兼容性,出现了系列化和模块化的单板计算机。 流行的单板计算机有Intel的iSBC系列、Zilog的MCB等。后来,人们不需要从选择芯片开始就可以设计专用的嵌入式计算机。 相反,他们只需要选择每个功能模块即可构建专用的计算机系统。 用户和开发者希望从不同厂商购买最合适的OEM产品,并将其插入购买或自制的机箱中,形成新的系统。 这样,他们就希望插件能够互相兼容,这就引出了工控微机系统总线。 的诞生。 Intel于1976年推出了Multibus,并于1983年扩展到带宽为40MB/s的Multibus II。1978年Prolog设计的简单STD总线广泛应用于小型嵌入式系统中。
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各种公交车层出不穷、英雄辈出的时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提高,集成电路制造商开始集成微处理器、I/O接口、A/D、D/A转换、串行接口、RAM、ROM等嵌入式应用所需的部件。 集成到VLSI中创建专为I/O设计的微控制器,即俗称的微控制器,已成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的新星。 随后DSP产品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平,并迅速渗透到消费电子、医疗电子、智能控制、通信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式控制、柔性制造、数字通信和信息家电巨大需求的推动下,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用于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正在向高速、高精度、低功耗方向发展。 德州推出的第三代DSP芯片TMS320C30引领微控制器向32位高速智能发展。 从应用来看,掌上电脑、掌上电脑、机顶盒等技术相对成熟,发展迅速。 特别是对于手持电脑。 1997年,美国市场上只有四五个品牌的掌上电脑。 到1998年底,各类掌上电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此外,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西门子推出机顶盒,Wyse推出智能终端,NS推出WebPAD。 安装在车内的小型电脑不仅可以控制车内的各种设备(如音响等),还可以连接GPS自动控制汽车。
21世纪无疑是一个网络时代,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于各类网络必然是嵌入式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返回目录:软件程序员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西赛软考网拥有十四年软考培训经验。 西赛网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到教程开发过程中。 拥有自己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届真题)、软考培训教材和软考视频教程以及在线辅导、面授、在线辅导等多种培训方式,使考生学习更系统,辅导更有针对性。 采用全程考核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全国最高。